一、蒙古国农业及农业机械化情况
蒙古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平均海拔1580米,总国土面积15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气候条件是大陆性气候,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在零下35度到零上35度之间,平均年降雨量200-300mm。蒙古农作物主要品种是小麦,还有用于食品和饲料的大麦、燕麦,用作青贮饲料的玉米和向日葵,土豆和20多种蔬菜。
面粉和小麦制品占城市家庭食品消费的46%,占农村家庭食品消费的70%。小麦种植面积占整个种植业面积的75%。2006年农作物供给中小麦种植面积120700公顷,产量为1.2吨/公顷,人均124.1公斤/年;土豆种植面积10500公顷,产量为10.3吨/公顷,人均43.8公斤/年;蔬菜种植面积5800公顷,产量为12吨/公顷,人均73公斤/年;草料作物3300公顷,产量为2.9吨/公顷;油料作物14900公顷,产量为0.8吨/公顷。
蒙古国作物生产的制约因素有:较短的生长期(90-110天),低降水量,高蒸发,反季节的霜冻,严重的干旱和经常发生的沙尘暴。2006年可种植面积为120万公顷,其中已耕种面积22.61万公顷,休耕面积15.86万公顷,抛荒面积84.86万公顷。2006年农产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21%-24%,畜禽总量为3400万头。
2007年蒙古国小麦种植面积11.69万公顷,产量为11.50万吨;相比06年产量下降了17.2%。土豆种植面积1.16万公顷,产量为11.36万吨;蔬菜种植面积0.61万公顷,产量为7.91万吨;牲畜饲料种植面积0.7万公顷,产量为1.2万吨。2007年蒙古国牲畜存栏总数蓄养量由2006年的3480万头增长到4030万头,较上年增长了15.7%,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山羊、绵羊和牛的数量增长分别达到18%、15%和14%。尤其是由于山羊绒市场需求旺盛,2007年蒙古国山羊数量的增长保持了强劲势头,总数猛增至1830万只。
蒙古农业发展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持续下降。可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已由上个世纪90年代的130万公顷减少到目前的80万公顷。造成可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蒙古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以来,大多数国有集体农场逐步私有化或倒闭,许多土地无人耕种,造成土地的废弃、荒芜;二是由于干旱,致使可耕地出现大面积的沙漠化。
蒙古国大型农场的机械化程度很高,考察中我们参观的五个农场全部实现机械化耕种收。但是有的农场机具老化,很多是10多年前从俄罗斯进口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目前急需更新换代。蒙古国仅有一个很小型的拖拉机组装厂,根据食品和农业部的任务每年组装不到10台拖拉机。
二、我国与蒙古国在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比较优势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我国在农业和农机化领域相对于蒙古国存在一定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农业技术发展水平要远远超过蒙古国,尤其是在保护性耕作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方面优越性比较突出。在考察期间,仅有一个农场使用指针式喷灌机,一个农场开始谋划进行小流域引水工程建设。我们分析,在蒙古国一般的农场中种植业基本上是处于“靠天吃饭、看天播种”的较低水平。目前正值蒙古国实施“种植业第三次振兴”的关键阶段,我国政府应因势利导,向蒙古国积极推广我国先进的农业新技术,涵蓄水源、改善环境,保护好我国的“北大门”。
(二)在拖拉机配套技术方面,尤其在中型拖拉机的研发、生产和售后服务方面存在优势。蒙古国工业基础薄弱,拖拉机进口方面绝大多数是大马力拖拉机(生产厂家均是国际知名企业),从农机配套技术上讲不是很合理,大中拖拉机相互配套使用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拖拉机的(柴油)升功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单产水平。目前在我国国内同等规模大小的农场,拖拉机配套技术经过近50年的生产实践和验证已较为成熟,完全有能力向外进行技术输出。同时,在拖拉机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我国大拖是目前的研究发展方向,但中拖(80~120马力)技术比较成熟,研发、生产、售后服务和零配件供应已经基本标准化、系列化,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保障能力。另外中蒙两国边界接壤,比邻而居,中蒙技术和经济交流占有“地利”和“人和”优势。
(三)在保护性耕作机具方面有优势。免耕播种机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的重点机具之一,具有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沙尘,保护环境,节能降耗,抢农时等作用,在我国的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北方省份普遍推广,成效十分显著。国内性能质量比较好的机型较多,并且具有一批经过试验选型推荐使用的产品目录。(中国农业大学和瓦房店精密播种机厂联合研制的2BQM-6A型气吸式免耕播种机,黑龙江农业工程研究院生产的2BJM-6型免耕精量播种机,现代农装北方公司生产的6119型免耕条播机,中国农机院耕作所生产的2BMG-18型免耕精少量播种机等。)
(四)在植保机具方面有优势。考察的蒙古农场使用的植保机械主要是丹麦HADI公司的牵引式喷杆喷雾机,该机型的特点是大药箱、大喷幅,适于大面积平原作业,但对于蒙古国的丘陵地和缓坡地适应性较差。邯郸中农机美诺药械有限公司生产的3880型悬挂式喷杆喷雾机具有单臂仰起功能,配套动力为80马力,喷幅18~21米,性价比高,非常适合蒙古国的丘陵地和缓坡地地貌,在我国的内蒙、北京、河北、黑龙江农垦和湛江农垦广泛使用,反映良好。
通过走访农场,考察团感到目前制约蒙古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一是农业人口,劳动力明显不足,且农业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二是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衡。三是农业科技人材严重不足,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经验。四是农业机械保有量明显不足,质量较差,农机具普遍急需更新换代。五是农业及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三、蒙古国农业及农机市场情况
农业是目前蒙古发展水平最低同时又最急迫的产业,大部分粮食需要进口,年进口量占总需求量的60%以上,其中从我国进口的粮食产品约占40%,蔬菜占60%-70%,副食品也主要来自我国。2003年因气候条件良好蒙古小麦大丰收,总产量达到15.8万吨,但只能满足蒙古国内47%的需求。2004年蒙古小麦总产量达13.7万吨,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43%。由此可见,蒙古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急需扩大,产量急需提高。在蒙古投资农业生产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对世界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的现实,蒙古政府为鼓励小麦种植,2007年开始向供应面粉厂的小麦每吨收购补助6万图(约50美元),2008年补助标准提高到8万图(约66美元)。但国内自08年上半年以来食品价格已持续上涨三倍,面粉零售价格由年初的0.33美元/公斤涨到8月的近1美元/公斤。
蒙古国1959年和1976年分别实施了两次种植业振兴战略,使可耕地面积达到了120万公顷并实现了小麦、土豆和蔬菜的自给。但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变化,缺乏合格的员工以及专家数量的下降等因素,目前国内小麦需求的自给率为24.9%,蔬菜为47%,土豆为86%。由于财力所限,种植业不经常施肥,导致杂草、病虫害和土壤肥力下降。根据上述情况,蒙古国决定将2008年定为食品供应和安全年,开始实施第三次国家种植业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加强农业生产,解决粮食供应严重短缺问题,最终实现蒙古全国粮食的自给自足。“种植业振兴行动计划”的具体内容是,从2008年开始垦荒23万公顷,用于种植小麦、土豆、胡萝卜、油菜等作物;其中争取2008年实现土豆100%自给,蔬菜自给率达到60%;计划到2010年使农业种植面积达到60万公顷,小麦总产量达到42万吨,基本满足国内市场的粮食供应。
蒙古国农机市场有较大潜力,一方面很多农场的农机设备严重老化,急需更新,另一方面本国又没有农机生产制造企业,基本上是全部依赖进口。我们此次访问的农场都是私营农场,每个农场种植面积在3万-5万亩左右,全部种植小麦。农场使用的农业机械涵盖了从前苏联70/80年代产品,中国国产合资产品到著名的美国迪尔公司原装进口产品及其它一些
国际配套品牌。前苏联老式农机产品已经全部面临更新淘汰。以拖拉机为例,无论70-120马力区间还是200马力级别的拖拉机都有很大的需求缺口。其中70-120马力级别为中国农机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09年需求在800-1000台左右,未来3-5年需求可保持20%的年增长率。小麦联合收割机方面,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无论从价格还是性能质量上完全能够适应并满足当地用户需求,具有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蒙古国内蔬菜水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也为国产25-50马力械提供了很大市场。目前蒙古国中小型拖拉机年需求大约700-900台左右,今后3年需求有望增加1倍。综上所述,25-50马力及70-120马力这2个级别的拖拉机需求特别值得中国农机生产企业的重视。
四、有关建议
通过6天的考察学习,我们对蒙古国的农业和农机化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初步了解,通过分析比较,结合我国实际,就进一步加强中蒙两国农业特别是农机化方面合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两国政府农业相关部门间的定期互访及交流制度。继续定期召开高层农业会商会,并加强农机化、农业科技等相关行业的互访交流,沟通信息,互相促进,互利共赢。
(二)鼓励中国农机企业走出去,开拓蒙古国农业农村广大市场。一是引导企业研究蒙古市场需求,研制开发适应当地种植业生产需求的农业装备、节水灌溉设施及畜牧业规范化养殖机械;二是采用减免关税等政策,支持我国具有优势的国产农机产品出口蒙古国,通过合理价格、优良性能、可靠质量、良好服务,占领市场,创出品牌;三是为农机产品及技术在蒙古的示范推广、零配件供应、维修服务等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25-50马力和70-120马力的大中型拖拉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械小麦联合收割机等机械。
(三)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为提高先进实用农机化技术在蒙古国的应用水平,为我国农机产品走出去创造条件,建议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出资的方式举办培训班,对有发展农机化需求、有购买和使用我国农机具愿望的蒙古国农场主或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人才的交流培养及相关农作物(小麦、土豆、玉米等)种植技术的交流传授。 (四)有条件的企业或农机合作组织可到蒙古租地,搞承包经营。蒙古国粮食短缺,内需较大,同时到国外组地种粮,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也有积极意义。蒙古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天然草场,而蒙古国人属游牧民族,基本不会种地,大部分土地闲置,当地政府对农业开发政策十分优厚,承包地费用比较低廉(有些土地每亩年租金只有2元)。有条件的企业在租地种植农作物之外,还可从事畜牧业、农产品加工及贮运等其它产业。农机合作组织到国外租地作业,可拓宽农机合作组织的经营领域,提高机具利用率,提高经营效益。同时也是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